Friday, April 30, 2010

物 累 - 陳雲

2010年4月30日

我私故我在

陳雲
物 累

即使在匱乏中成長,老一輩也難免亂購物,事後追悔莫及。今日的小孩,暴露在各式貨品及廣告之中,物慾熾熱,然而並無珍惜物質的生活經驗,也許不會落入老一輩的負疚之中,少些苦惱。四年前,寄養家中的小孩七歲,看中標價九十九元的玩具,我說:「這是幻覺定價。」他幽幽地回應一句:「唔係好貴啫!」如是者揀了幾件同類的汽車模型,才知道這是他購物的口頭禪,難怪店員待他特別殷勤,以為他出身富貴。嘮叨了一會,買了給他,他嬌嗔地說﹕「哼,買咗都唔開心!」此語一出,令我恍然大悟,買了也不開心,是消費社會的真相。

奇妙因緣

又有一回,我在百貨公司的散貨場千挑萬選,買了個日本小型五格抽屜杉木箱回家,確是價廉物美,於是躊躇滿志,打趣問小兒:「抽屜套盒如此精緻,不知可否用作藥箱呢?」小兒回話﹕「唔知道用途你都買?」哎,平日我牙尖嘴利,小兒耳濡目染,正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孩也另有購物的絕招,就是與他琢磨良久,議定購買何物之後,到了櫃枱付款的一刻,他便猶疑起來,忽然自貨架掏出貴價貨品,好像發現寶物一樣:「這個更好,是吧?」有時兩者揀一,爭論不休的時候,也會兩件一齊買的。幸好他語言天真,只是說買,不會說大減價、優惠、回贈之類,「掃貨」更不會說了。掃貨,像是協助公司清理存貨一般,花錢得來太委屈了。粵語片中,少奶奶購物不講「買」,而是輕淡一句:「你同我包起佢啦。」好像從不愁付錢似的。豈有今日的人說「血拼」、「喪拼」的粗魯,購物都緊張兮兮的。

如是者,他的玩具我的書,堆滿一屋,只好將辦公室影印房的空紙箱帶回家,最初還興高采烈,教他玩分類和編碼,後來卻發現物件入箱之後,看不見,再買同類的物品回來,負疚感不大了。於是便換了透明的小膠箱,不過放久了,一樣視而不見。有時入箱的快感還高於購物的樂趣,儲存癖與購買慾原來是共生的,就如我與小兒,不知是苦是樂。

有一日在書房地上午睡,醒來時,他對我說:「三千年與你再見!」然後在房內繼續玩耍。當時小兒五歲,奇哉怪也。

長毛象與劍齒虎

曾經有朋友建議租用迷你倉,說全日開放,又有空氣調節,用來放鞋帽衣裳,不會發霉。思前想後,始終忍手不租。迷你倉能小能大,制約購物的能力不及蝸居斗室,遲早會愈租愈大的,而且物品放入迷你倉之後根本看不見,會買得更多。以往在政府做事的時候,也曾經將文件存入「皇家倉」(政府倉庫)。老同事告誡,物件一入皇家倉,千秋萬載,直至退休也不會再見到的了。

紓解熾烈的物慾,中產階級都嚮往簡約主義的家居擺設。然而,現代生活需要的物品實在太多,單是衣物和護理品便是一大堆。實踐簡約家居,首先要買很多日本的貯存系統,收納物件,用抽屜牆和素色簾遮遮掩掩,在家中營造第二、第三堵牆,室中有室,機關重重,看起來簡約罷了。收納系統又不是家居物品管理,物品藏好了,便難找出來,有時去買比去找還容易。

忘記也會成了樂事。一次小兒無意翻弄紙箱,層層舊物之中,發現三四歲在嬰兒床上的音樂掛鈴,有如考古學家挖出的長毛象和劍齒虎。掛鈴旋緊發條之後,仍可奏出舒曼的《童夢》,掛鈴下的月亮星辰隨之轉動。 我便叫小兒躺在地板上,說要與他玩懷舊遊戲,便提起掛鈴,播出音樂。他乖乖安躺地上,如嬰兒一般捲曲手足,捉踢月亮星辰。

清貧生活

核心家庭,少親戚朋友分享,加上琳瑯物品,家居又狹窄,就有物累之患。「屋是用來住人的,不是用來放物的,當物件不再是自我的延伸,應將之送走或丟棄。」前幾年覺悟過來,始知道古人說的物累。《莊子.天道》曰:「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物累亦稱物役,為外物所役使也。前人在戰亂長大,做人只求兩餐一宿,一句「有骨落地,有瓦遮頭」,總結了現世福樂。溫飽之後,物質再豐富,帶來的快樂很少。拼命追求金錢和物慾,只是政府和財閥將整個社會弄得充滿不安全感,於是拼命賺錢。弄得精神緊張之後,又用購物來減壓與發洩,然則高地價政策之下,家居狹小,不堪物品負荷,弄得生活更緊迫了。看以前的皇帝貴族寢室,便是清雅空靈,物品堆塞,即使是貴價物,也是貧民家。

前幾年聽朋友介紹中野孝次的《清貧思想》,說的就是不必擁有不需要的物品,了解自己的需要,只買所需的就夠了;另外是物件用壞了才買新的。這樣便不會買無謂的、同類的物品回家。說是同類,是經驗觀察了,很多人不斷購物,都不會整個百貨公司買回家的,買的都是同類型、同色系的物品。重複地買、重複地試,終於找到自己喜歡的或適合的,建立了自我認同的符號,購物便有了目的,更容易去買。產品的製造商也懂得這道理,同類型物品不斷變身和衍生,縮短消費者的滿足周期,使得購買的慾望無有盡期。若是見異思遷,漫無目的,亂買一通,反而很快便買夠了,買悶了,不會再買。

「Hello!隨便睇,隨便揀,睇啱可以試下喎。」當今的物品愈出愈粗,紓解購物慾的簡單方法,就是提高品味修養,看不順眼,那就不會去試,也不會買。

Monday, April 26, 2010

為何放大黃福榮?- 林天悟

2010年4月26日

林天悟
為何放大黃福榮?

中國官方最擅長把災難當作喜事辦,內地網民則加倍落力踢爆「喜事」背後的陰暗破綻。○八年四川大地震是經典事例,早前山西王家嶺礦難是另一宗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迹」。

事件沉澱下來,川震的豆腐渣校舍問題沉冤未雪,調查死亡學童名單的志願人士紛紛被捕及「依法判刑」,賑災善款更是去向成疑;而王家嶺一百一十五名礦工「獲救」後,心思細密的網民在救援片段中找出多個疑點,質疑所謂「奇迹」根本是「造假」,結論是:「連救人都可以作假,還有什麼可信?」上述兩宗災難的疑團在國內已變成禁聞,礦難的死傷名單被網友稱作「國家機密」,媒體無法接觸到事主或家屬。難怪內地民眾早已養成一種共識,就是官方愈用力宣傳,事件就愈不可信。

最新的災禍當然是青海玉樹縣的七點一級大地震,香港人黃福榮為救人而犧牲,「阿福」不單是香港的英雄,也成了全國人的英雄;他不單是特區政府的抽水對象,也是國內官方及媒體的抽水對象。吊詭的是,在全國上下一片讚頌聲中,坊間卻湧現一種說法:「黃福榮很偉大,情操很高尚,但這次地震我絕不會捐款。」與上一趟川震比較,民眾對青海災區的賑災意欲和關注度都差天共地,甚至有人在facebook發起「我不會捐錢給青海地震」群組。這種「熱情悼念故人,冷對賑災呼籲」的情況,值得探討。

政治正確

四川大地震過後,國內外媒體詳盡報道過不少觸動人心的人事,由「可樂男孩」到「豬堅強」,從「四川情義男」到「最有母性的警花」,立體地演繹災區的多樣性。但在青海地震中,部分香港傳媒把災禍濃縮成黃福榮的英雄事迹,可以解讀成以地區為尊的傾斜報道。但從內地返港的行家表示,內地媒體亦以極大篇幅報道黃福榮,而他為救孤兒不幸喪生的經過,使地震變成彰顯「雷鋒精神」的時機,阿福已被推舉為這次地震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為何只有阿福被全國媒體放大再放大?對內地政治生態稍有認知的行家分析,除了因為阿福的善舉確實值得讚揚外,最重要是他的「人物性格」切合國家「需要」。行家表示,媒體談及阿福時,都不忘強調他是「香港人」,這種身份超脫於藏漢之間,有助援解災區的政治感敏,避過種族爭議,令阿福成為單純的「英雄」,能效團結正能量。

據稱,玉樹縣被地震蹂躪過後,藏漢之間曾不分彼此地互相救助,但因災區偏遠及環境惡劣,救援物資及搜救人員無法像川震那時迅速到位,災民因無家可歸及食物短缺而爭鬥不休,任何怨言若被放大,都會導致民族關係進一步緊張惡化。官方為顧及兩族間的「和諧」,早就指令國內媒體不能報道「破壞民族關係」的消息。由於一般內地記者不能到災區採訪,所以除了官方消息外,媒體刊載的地震資訊受到嚴格監管,令能報道的材料變得十分有限。這種情況下,就算有更多的災區故事,經過重重審查後都未必能出街,或者論調已被一再修改。所以媒體裏只可以見到搜索犬為救人殉職、老醫生趕到災區救人、藏漢融和救災等無傷大雅的報道。

事實上,每次大災禍都是一場媒體爭奪戰,這次地震災區屬於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需嚴防達賴喇嘛伺機影響藏民的想法,分發物資時縱然會惹起漢人不滿,但還是處處以藏人為先,並安排記者採訪拍攝,以突顯「國家對藏民關懷備至」的心意。但是,由於玉樹縣位處海拔約四千米,不少解放軍抵達後出現高山反應,自身難保下救援工作進展緩慢。同一時間,成千上萬的喇嘛則從青海、西藏、四川等地趕至玉樹縣救災,成為最有力的救援隊伍。有歸來的行家表示,在災區內見到參與救災的喇嘛人數,遠高於官方搜救隊。但國內媒體的報道論調卻「微妙地相同」,就是把官方人員標籤成「專業、先進」,而喇嘛必需仗着有關人員的精密儀器幫助,才能進行「土法」的徒手發挖,雙方當然是和諧共處,萬眾一心救災。最終喇嘛還要感謝地說:「能和政府合作,那當然是最好的。」

掩飾矛盾

可是,香港記者卻發現喇嘛對官方絕不信任,喇嘛寧可親自攜帶着數百萬元現款派予災民,亦不願與政府合作,更聲稱若由官員分發善款,「最終可能會被貪掉一半」。喇嘛亦指部分官方救援隊只有在記者面前、或者需要「作秀」時上落力掘挖,作狀拍照後就離開,反觀喇嘛走遍災區救人,亦有到偏僻地區搜救,那些行動都被媒體滅聲,只因「沒有報道價值,也不合國家利益」。

華文媒體報道青海地震時,不能當作單純的天災去處理,在官民矛盾、漢藏民族關係、政治需要、豆腐渣工程疑問等等的夾縫中,「香港人」黃福榮的故事就成為絕佳的報道材料,難怪有行家感慨地說:「阿福從生到死,一直在做好事。」於是,《新華社》更破天荒引述香港「民主大報」有關黃福榮的報道,排名還在《文匯報》及《大公報》之前。民主大報視這則稿件有「破冰」意義,只因《新華社》稿件過去從未出現過該報的名字。

應該深思的是,該報之所以為內地官方通訊社引述,是其論調與國內「災難變喜事」相同,而不是具有任何批判性,即是報道內容與左報和國內媒體不謀而合,某程度上是一種警號。若香港傳媒踢爆內地各種劣行,揭露人權狀況不足等報道能被官方媒體引述,才是真正值得驕傲。

香港精神

黃福榮之所以令人動容讚頌,只因他是普通人。從他生前的善舉,以至不幸身亡後其家人的表現,都在描繪出那種低調地助人的作風,社會需要的,正是這種細水長流的人物。其家人向報章表示毋須以「烈士」去稱呼阿福,亦表明拒絕讓靈柩蓋上區旗,但特區政府在阿福遺體過關後,執意要舉行儀式及在棺木上蓋區旗,那種舉動雖說表達了市民的心意,卻違反了其家人的低調意願。當特首及高官硬要把阿福的行為稱「香港精神」,有行家以黑色幽默的口吻說:「整件事件的確充滿『香港精神』,即是阿福生前行路上北京被人笑戇居,壯烈死後則列為偉人,特區政府把握機會『抽水』,這確是香港人的特質。」

一名專業救援人員稱,他為黃福榮表示崇高敬意,而一般人見到小孩身陷困境,奮身上前搶救是人的本能,「救人者不是要尋死,最終是希望大家都能生存」。而在任何救援訓練過程中,絕不鼓勵捨己救人的舉動,因為只有保住性命,才能讓更多人獲救。該人員表示,黃福榮的寶貴生命讓香港以至全國人學會的道理,不是不要命的去救人,而是那顆無私的行善心,「未必每個人都能做到阿福那種程度,但我們可以做十分一、百分一,甚至千分之一個黃福榮,就從幫助身邊的人開始吧。」

因此,若市民因擔心善款遭挪用、災區貪官當道用而拒絕捐款,那青海地震的災民只會更苦。大家可以尋求更多方法去幫助災民,例如當身邊有另一個「黃福榮」時,不要再笑他傻,而是要盡力提供協助,讓往後的「阿福」得到應有尊重和支持。

傳媒工作者

Thursday, April 22, 2010

天地不仁 - 岑逸飛

2010年4月22日

生命通識

岑逸飛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這句話,引起許多爭論。「仁」是褒詞,「不仁」是貶詞,但中國人有敬天傳統,視聖人為偶像,說「天地不仁」、「聖人不仁」,許多聖人之徒受不了。做人怎可以麻木不仁?麻木不仁便沒有悲憫心,那是刻薄寡恩的法家之道,而事實上,法家思想確是剽竊道家哲學並加以利用。

老子將天地、聖人與芻狗並列,先要搞清楚「芻狗」是什麼,有何用途,才能了解老子的真正涵義為何。所謂「芻狗」,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是祭祀時的祭品,其後因社會風氣演變,用草紮一隻狗形來代替真狗。芻狗做好後,祭祀前都得到眾人重視,不會隨便亂碰,但祭祀後芻狗的利用價值完畢,被人棄如敝屣。

只須看看芻狗在祭祀前和祭祀後人們對待它的兩種態度,或可恍然而悟,對芻狗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祭祀前是仁,祭祀後是不仁,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天地或聖人都是如此。天生萬物,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該做便做,既無條件,也不居功,像芻狗一樣,功成身退,而聖人也該效法天地這種精神,養成這種胸襟。

儒家常說天地有仁心,滋生萬物,對此老子其實並不反對,他反對的是刻意求仁,如此行仁會流於造作,有所偏差。行仁之道,要一任自然,因時因地制宜。對此,老子跟着有個比喻,他說︰「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意思是說,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它空虛而不枯竭,愈鼓動風就愈多,生生不息。可見老子說不仁,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不仁,而只是一個風箱,空蕩蕩什麼也沒有,但有包容性,以自然之道實踐仁,視乎實際需要,有時甚至以不仁手法履行真正的仁道。

舉個例子,國家受別國侵略,志士殺敵救國,表面上殺人是不仁行為,但救國則值得歌頌。若是因憐憫之心而殺敵手軟,那麼「對敵人仁慈,即是對自己殘忍」,這就是所謂「婦人之仁」。婦人之仁是軟心腸的仁,不識大體,不懂原則,好心做壞事,這種不知變通的儒家之徒很多,孔子譏為鄉愿,有的更成為陋儒、腐儒以至賤儒。

相形之下,老子的天地不仁、聖人不仁,是硬心腸的仁,更貼切的說法,是可柔可剛的仁,是在一個更高層次說仁,「不仁」是無所謂仁,無所謂不仁,更沒有否定仁,而是超越仁的層次追求自然無為,天地既不是殘忍,聖人也不是凶狠,而是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讓百姓自由自在,毫不勉強百姓去做違反本性的事,那才是真正的仁。

當然,老子這種寫作手法,稱為悖論,又叫弔詭,故作驚人之語,用普通常識去看並不正確,例如說「站着比走路更累」之類,但想深一層則有道理。不知就裏的,見老子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以為他視民如草芥了。

Friday, April 16, 2010

我豬故我在 - 游清源

2010年4月15日

頭文字Y

游清源
我豬故我在

我發覺我愈來愈似一隻豬,而最明顯的呈堂證供,自然是肚子由六塊腹肌變成一個筲箕。

打個自高身價的比喻,就是由梁朝偉變成梁醒波,而潮一點的比喻就是由林峰變成林雪,至於較為寫實的比喻,則是由《民間傳奇》的小生吳孟達變成《他來自江湖》的丑生吳孟達。

另外一個呈堂證供,是我愈來愈傾向在不知不覺之間進入夢鄉,但由於每一次過關時都忘記了帶回鄉卡,被能操流利普通話三字經的內地關員噴到一面屁,所以都會很快就自行驚醒。這才發現,原來人在公司。但見所有同事都好忙碌,忙碌過《歡樂滿東華》裏的那些捐款熱線接線生。

上星期六凌晨時分,無意中看到TVB播映相傳是蔡卓妍與鄭中基的定情作《追擊八月十五》,鄭中基扮演戇探何若智,蔡卓妍扮演女機械人陳美玲,導演是我的港大同班同學馬偉豪(準確講法應是同班同走堂同學)。我本來已經疲到出現四眼皮,但無意中看到鄭中基向蔡卓妍講了一個關於豬的笑話,就再也睡不下去了。

那個笑話大意是說(經過游清源加鹽加醋),有一群動物決定要過河,但又不夠食物令所有動物到達目的地,於是就協商輪流講笑話,若有一隻動物不笑,都要被掟落河。

打頭陣講笑話的是阿牛,牠講完之後,所有動物都笑到肚痛,惟獨阿豬不笑,於是阿牛就被掟落河。再來,就輪到阿羊。牠講完之後,所有動物都不笑,惟獨阿豬笑到肚痛。阿羊自知難逃被掟落河的厄運,但仍忍不住要問阿豬,為何會覺得牠的笑話那麼好笑?阿豬邊笑邊答:「哈哈!因為,我終於諗到,阿牛個笑話點解咁好笑喇,哈哈哈!」

根據我太座的觀察,我最似豬的,其實是在心靈那一方面的層次。她說,我可以失驚無神大笑一輪,只因想起三日前一個爛gag(例如「以豬嚟講,我都算瘦」)。

我發覺我愈來愈似一隻豬,唯一的安慰是以豬嚟講我都算瘦!

Friday, April 9, 2010

懸念未了 春色滿台 - 唐明

2010年4月9日

新殖民誌

唐明
懸念未了 春色滿台

「四十後」的女明星狄娜離世,可惜,對狄娜的禮讚,如「子欲養而親不在」,永遠遲來了那麼一點。奇女子加女強人,為何今天大肆哀悼「這位女強人」的香港傳媒,不曾討論過狄娜是不是香港的 Feminist?

Feminist,女權主義分子,令男人聞之色變。男人掌權幾千年,日子過得好好的,卻總有些女人不安分,想要這想要那,她們讀書、動腦子,靠自己的才能賺錢,不想男人像對待寵物那樣對待自己。法國革命後的畫家德拉夸(Delacriox)開始把慾望投射到東方女人身上,在他的名畫裏,土耳其女人依然在後宮裏等待,懶懶地橫陳肉體,而他的法國女同胞已經爬起來想跟男人爭一日之長短了。這些不安分的女人到十九世紀末開始爭取投票權,然後她們燒掉了束胸衣,剪短頭髮、穿褲子,跟男人拿同等的薪酬,主動離婚,有權墮胎,想衝破由男人壟斷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

出手闊綽行頭氣派

紅樓夢專寫奇女子,雖然沒有發起實際的「女權運動」,其實也喊出了女人的心聲,如鴛鴦誓死不給賈家的大老爺作妾;尤三姐面對情郎的誤會,揮劍自殺以證清白;探春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不過,在中國這種父權夫權至高無上的社會,曹雪芹讚頌的這些女子的命運都很悲慘,除了抑鬱,即是橫死。

可以說,中國的女權運動,沒得到萌芽的機會,結果是尚未來得及摘掉自己的束胸衣與裹腳布,已經坐享了鬼婆帶來的兩性「平等」,最好是既有男人包養,又要與男人平起平坐。今天,曾與狄娜女士從影的同輩,大都懷念她出手闊綽,行頭氣派,結論是人人豔羨曾經她有一個富商男友當靠山。

狄娜女士對於她的同性族群,曾有何先鋒式的啟迪?四十年前敢於鏡頭前脫光衣服,用美色玩弄男人,擺出德拉夸畫裏展覽肉體的姿勢,不過是把女性身體「物化」的示範,又何奇之有?瑪麗蓮夢露也做過同樣的事情,美國影迷懷念她是永遠的性感女神,即使她攀附權貴,上得了甘迺迪的床,但絕不會認為瑪麗蓮夢露是 Feminist。

不能自稱女權先驅

香港人認為狄娜女士從艷星到才女,事業有成,言行不凡,活出了一個女強人的風範,也有點莫名其妙。女強人的定義,首先是把自己性別的特徵放在一旁,與男人一起競爭,猶如運動場上男女混合比賽,此所以女明星幾乎不可能獲認同為女強人,因為女明星第一靠臉蛋,第二靠身材,在男人的世界裏,這兩樣最佔優勢,構成不公平競爭,正如一家夜總會的老闆娘也事業有成,手下夥計,也可以有哈佛 MBA的男性精英,但永不能自稱女權先驅。

至於才女,就更為疑惑。首先中國傳統文化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再加上實用主義至上,什麼才女不才女,如果不能把才華換為等量的財富,即屬無用。才女之才,也太過局限,畫畫、作曲、彈琴、唱歌、設計時裝、戲劇表演,算不算才華呢?

狄娜女士參與開拓中國航天事業,何等高尚偉大,與中央關係何等密切,然而竟無一名達官要員發表唁電,雖說葬禮從簡,但如果祖國有安排,好像同期病故的徐展堂,身後事豈能由死者自己作主?狄娜逝世,中央反應冷淡,對於數十年單方面盛傳的人脈縱橫,從未表態肯定。

不表態=表態?

「狄娜現象」暴露了香港人邏輯混亂,觀念迂腐,樣樣不通,對於狄娜生前講過的話,似乎坊間照單全收。例如老愛國為何病後入住殖民地老字號養和醫院?北京當局對於任何曾經報效祖國的人,尤其論資排輩─在中國政府最孤單最困難的日子,狄娜高瞻遠矚,更顯真情。既然中國政府連馬力、曾憲梓等繁榮時代的愛國男人也全力照顧,何況狄娜這樣美艷的人民演員?國家怎會忘恩負義?不論當間諜還是參與航天工程的技術轉讓生意,均屬敏感,豈容大嘴巴誇誇其談,與她自爆與眾才子的情史私隱一樣製造傳奇而自抬身價?還是中央對狄娜玩政治的路數有所保留,甚或視之如香港人政治意識的一個代表典型,心中不屑而冷笑,不表態就是一種含蓄的表態?

但狄娜終究聰明,遺言不搞喪禮,也就無從顯露許多革命家必計較的「規格」和「評價」。無論如何都好,狄娜女士一生最大的敗筆是,不應該叫一個戴「黑超」、貌似江湖社團嘍囉的中年男人出來宣布死訊,豈不應該找一個美少年當發言人,譬如長得像陳冠希,但操流利ABC鬼仔口音,風度儀表與志雲大師看齊?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狄娜一生這台好戲,留下太多懸念,足夠師奶觀眾爭議一百年!

Wednesday, April 7, 2010

谷歌撤出中國的餘波 - 關愚謙

2010年4月7日

關愚謙
谷歌撤出中國的餘波

谷歌谷歌,布穀鳥在唱歌,多麼美麗的名字啊!不要看其內容,只要看到它的名字,就吸引你打開它的網站看個究竟。我們中國文明永遠是對外特別謙遜友好,就是給外國起名字也是挖空心思,想最美好的字眼。

什麼「美」國、「英」國、「德」國、「荷蘭」「葡萄牙」、「意大利」,那些西方列強,侵佔了你的領土,就把你的國名路名都給改了,加上他們的民族「英雄」稱號,什麼羅德西亞、伊麗莎白、戈登、霞飛、福熙等等。

也就是數周前,德國老百姓抗議谷歌的駐德公司,派攝像車到德國大城小市各個街道拍攝私人住宅,其攝像威力甚至可以穿射至私人宅內,德國媒體紛紛提出抗議,說這是侵犯國民隱私權。谷歌辯護說這是他們的行動自由。於是德國電視台放送谷歌攝像車如何架上兩個高度敏感攝像頭向左右民房攝影的鏡頭,引起公憤。

在英國、澳洲也有但對播放「兒童性搔擾」抗議聲。據《華爾街日報》三月二十四日電,澳洲《悉尼晨鋒報》稱,澳洲政府準備對互聯網服務制定審查計劃,受到谷歌猛烈的批評。可是,谷歌和中國鬧翻,他們就站在谷歌那一邊,兔死狐悲,全是中國的錯。

谷歌有自己的衛星?

老朋友曹景行說:「過去聽到一個說法,英國人到世界任何地方,都以為是大英帝國的領土;美國人不管到什麼地方,從來不問那裏是誰的。現在,谷歌到任何地方,都以為自己就是上帝。」

的確,堂堂美利堅合眾國的谷歌,為了捍衞「人權」自由,可以在全世界收集一切他們可以收集的資料,然後把它放在網上公布,人們無法進行干涉,這是當前世界的一個新鮮事物。

筆者某次從谷歌的網頁上調出我們上海和漢堡住家的建築。我拍手稱快,真有意思。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都不需下樓,就可以從谷歌網站知道,我們後院的垃圾桶是裝滿了還是空着。但是,是不是別人都願意把自家曝光?我看不一定。我心裏一直有一個疑問,這些衛星拍攝下來的詳細資料是誰提供的?谷歌是一個私人網站,怎麼有可以獲得這麼尖端的圖像資料,是不是它有自己的私人衛星?這樣發展下去,豈不太可怕了!

最近接到消息,據BBC中文網三月二十五日報道,美國參議院成立了跨黨派互聯網自由核心小組,誓言要與中國等「數碼暴政」對抗。小組認為互聯網不應被某些政府利用,成為打壓異議人士的平台,並形容「數碼暴政」對全球所有自由國家構成威脅。剛從中國撤走的谷歌高層向美國國會提出呼籲,促請美國把「互聯網自由」提上外交政策的顯要位置。不知此新聞是真是假?

發人深思幾段話

德國媒體當然還是找一切機會向中國開火,谷歌剛宣布正式退出大陸第二天,所有大小報紙都紛紛評論,大部分都譴責中國沒有言論自由,認為對谷歌採取的信息審查制度不能讓人接受。但是,這些媒體的火力比以往小了不少,因為他們自己也受了谷歌傷害。例如,有的報紙自己也提出這樣的懷疑,「谷歌真能通過互聯網在中國實現民主的目的?」「谷歌宣傳的美國的自由體制,是否能適應中國的社會?」

最近一期的《明鏡週刊》又利用這個機會向中國發難了,而且是他們這一期的主題。大標題是:《互聯網的冷戰》,小標題是:《谷歌為了網上自由向中國開戰》。長篇累牘寫了八頁紙。文章一開頭就描寫北京成都路有個E.KAI上網咖啡館,由於店主不聽話,政府就派兩個警察來給他們製造麻煩,什麼進口處要填表登記,上國際網頁受監督,總之形容得離法西斯不遠了。是真是假筆者不知,給讀者大眾的一種總印象是中國一片黑暗。這個駐北京的記者羅倫斯,我認識,也不知誰得罪了他,在北京前後住了多年,寫出來的文章基本上是中國除非鬧革命,不然沒救了。幸虧,這八頁文章不是他一個人寫的,他的水平也寫不出來。

看《明鏡週刊》還真要有點本事和耐心,尤其是這樣的主題文章,往往是由幾個人寫成的。這篇文章裏面有幾個片段令人深思。第九十三頁裏的一長段說,互聯網有它的兩面性,一方面給你提供各方面的經濟技術信息,另一方面,也宣傳他們的自由觀點。

作為中國世界人口最大的國家,將來的超級大國,確實要考慮它的後果。所謂後果就是要接受各種挑戰。文章說,自由網站會挑起下面的受壓迫群眾對上面的不滿,刺激受壓迫者提出反抗和要求,也可以通過宣傳、造謠、誹謗來蠱惑人心。

中國改進要慢慢來

文章說,互聯網可以支持掌權者、獨裁者,也可以推翻他們。目前的伊朗就是一個例子。通過多年的網上影響,伊朗開始出現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權威的示威。一九八九年美國列根總統說過,「一個小小的微型集成電路芯片可以使極權巨人癱瘓。」

目前,谷歌在中國有百分之三十多網民的收視率,也就是上億人口。中國目前的問題很多。天災(地震、旱災、水災)人禍(貪污、失業、窮富差別、幹部脫離群眾、中國文化大革命的遺毒—極左思潮),中國領導人不是不知道,但有的積重難返,非一朝一日可解決的。一旦國內有風吹草動,互聯網煽風點火很容易。」

談到此時,下面很多聽眾都在點頭。筆者繼續說,「如果中國發生動亂,我相信,會有很多西方人幸災樂禍,以為少了一個競爭對手,但是,我絕對不希望中國再發生革命。一旦再有革命,全世界不得安寧,至少有幾百萬、以致上千萬人逃到你們歐洲來避難。且看,當前的泰國形勢,分成黃衫和紅杉兩軍,幸虧後面沒有外國支持,一旦有人挑,必會不可收拾。如果發生在中國,互聯網再興風作浪,十三億人必會發生內戰。」說到這裏,整個會場鴉雀無聲。

諸位讀者,筆者在德國住了四十年,德國有許多好地方可以借鑒。可是,不要太天真了,以為可以一蹴而就。還是要慢慢一步一步來。欲速則不達。